Skip to content
Skip to content
Menu
Japan Hongkongers Association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活動
  • 課程
  • 網誌
    • 防災資訊
    • 在日生活
    • 飲食資訊
    • 東瀛百科
    • 日本旅遊
  • 居日港人支援服務
    • 居日生活錦囊
    • BN(O)指南
  • 會員
    • 登記入會
    • 更新會藉
    • 會員福利
  • 中文 (香港)
    • 日本語
Japan Hongkongers Association

日本文化:お盆

By Japan Hongkongers Association on 2021-08-182023-01-31

「お盆」(廣東話音讀:哦幫)其實意指「盂蘭盆會」,即係大家久唔久會喺香港啲球場度見到嘅「盂蘭勝會」,其起源被認為同「目連傳說」有關。

相傳佛祖有個叫目連嘅弟子,有一日佢利用神通力,見到自己死咗嘅媽媽喺餓鬼道受苦,於是走去問佛祖可以點做先救到媽媽。

「中狀元救老母,時間啱啱好。」

……佛祖並唔係梁朝偉,當然無咁講。佛祖俾出嘅建議係:「於七月十五日,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,供養所有比丘(即僧人)。如是者,目連媽媽就可以沾到功德,得到救濟。」咁話晒都係佛祖親自提出嘅idea,目連聽完就梗係爽手照做。搞掂之後,目連果然唔駛中狀元都救到老母,令目連媽媽成功脫離餓鬼道。

「目連傳說」當中提到嘅「七月十五」、「供養」、「死後世界」等等,及後都成為咗「お盆」嘅重要元素。

香港嘅盂蘭勝會,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。(圖片來源)

喺日本,最早於飛鳥時代已經有「お盆」嘅相關記錄,但去到江戶時代「お盆」先變得普及。嚟到現代日本,「お盆」已經變成拜祭祖先嘅傳統節日,係僅次於新年嘅重要日子。

「お盆」本身係農曆七月十五,但明治維新之後政府改用西曆,除咗沖縄・奄美地區之外,大部份地區嘅「お盆」都隨之跟返西曆。官方所定嘅「お盆」公眾假期係八月十三至十六日,連同星期日等公眾假期,有機會放大約一個禮拜假,大家一般會趁機返鄉下探親同拜山。

傳統上,日本人除咗會喺「お盆」期間拜山,仲會喺「お盆」開始同埋結束嗰日(即十三日同埋十六日)都會於門口用器皿點火,用以迎接及送走祖先嘅靈魂,有啲地區甚至會有地方政府或團體搞比較大型嘅點火大會。

京都有名嘅「大文字燒」就係「お盆」嘅習俗之一。(圖片來源)

「お盆」期間大家亦會將屋企嘅佛堂打掃乾淨,同埋準備一個叫「精靈棚」嘅小棚架,用嚟放置各類祭品。而「精靈棚」上,最吸引眼球嘅相信係名為「精靈馬」及「精靈牛」嘅擺設。

上圖用青瓜加筷子造成嘅係「精靈馬」,用嚟俾祖先嘅靈魂快馬加鞭,騎返屋企。而用茄子加筷子造嘅係「精靈牛」,用嚟俾祖先慢慢地騎返淨土。By the way,お盆完咗後係唔可以食返啲青瓜同茄子,通常會埋喺地下或者用鹽清理過後用紙包好再揼咗佢。

年年Twitter同Instagram都有大量手作嘅創意「精靈馬」同「精靈牛」。(圖片來源:Instagram)

另一個「お盆」期間嘅知名習俗係「盆踊」(「踊」即跳舞)。原本「盆踊」係「お盆」法事嘅其中一環,居民會以邊誦經邊跳舞嘅形式去迎接先祖亡靈。嚟到現代社會,「盆踊」嘅祭祀色彩大大減少,變成一種代表夏天嘅合家歡開心活動,唔少地方都有以「盆踊」為主題嘅表演同活動,好鬼熱鬧。

今屆奧運閉幕禮,官方都有準備跳 「盆踊」嘅環節,仲邀請埋選手一齊跳, 想話炒熱氣氛咁,當然成唔成功就見人見智啦……

講開又講,呢種宗教活動「去宗教化」嘅現象,都可以話係近代日本嘅特色,有機會我哋再詳細探討下。

文章導覽

日本文化:奧運Pictogram
日本都市傳說ー如月車站

追蹤我們

  • X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
傳媒合作及義工招募

  • 傳媒及合作邀約查詢表格
  • 義工申請表格

聯絡我們

電郵:info@jphker.org
電話:070-8968-0852

〒101-0061
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三崎町3-5-9
天翔水道橋ビル 409号
©2025 一般社團法人日本香港人協會 Japan Hongkongers Association | WordPress Theme by SuperbThemes.com